首页成语词典倍道而行倍道而行的意思
bèidàoérxíng

倍道而行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加快速度,一天走两天的行程。

出处《失街亭》:“司马懿背道而行,八日已到新城,孟达措手不及。”

例子清·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第11回:“但彼以军情紧急,必倍道而行,不如回驻灌阳以待之。”

基础信息

拼音bèi dào ér xíng

注音ㄅㄟˋ ㄉㄠˋ ㄦˊ ㄒ一ㄥˊ

感情倍道而行是中性词。

用法作谓语;形容加快速度前进。

近义词倍道兼行、倍道而进

字义分解

推荐成语

※ 倍道而行的意思解释、倍道而行是什么意思由语伴帮提供。

相关成语

成语 解释
奉命惟谨 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,不敢稍有违背。
物阜民安 阜:丰富。物产丰富,人民安乐。
离经辨志 读断经书文句,明察圣贤志向。
男女授受不亲 授:给予;受:接受;亲:亲自接触。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、言谈或授受物件,限制男女交往
遁世离俗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。
群龙无首 首:头;引申为领袖。一群龙没有领头的。比喻没有领头的;无从统一行动。
惹事生非 招惹是非,引起争端。
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寸光阴:指日影移动一寸;形容很短的时间。形容时间的宝贵。
今是昨非 现在是对的;过去错了。
妻儿老少 见“妻儿老小”。
婆婆妈妈 形容人动作琐细,言语罗唆。也形容人感情脆弱。
饭囊酒瓮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,不会做事的人。
恶醉强酒 强:硬要。怕醉却又猛喝酒。比喻明知故犯。
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: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。比喻人多智广。
动魄惊心 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
心烦意乱 心情烦躁;思绪纷乱。形容内心烦闷焦躁。烦:烦躁;意:心绪;心思。
一鼓作气 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士气。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。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
马牛其风 谓马、牛奔逸。《书·费誓》:“马牛其风,臣妾逋逃,勿敢越逐。”孔颖达疏:“僖四年《左传》云:‘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。’贾逵云:‘风,放也,牝牡相诱谓之风。’然则马牛风佚,因牝牡相逐,而逐至放佚远去也。”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。
黑天半夜 指深更半夜。
皮笑肉不笑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。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。
扪心自问 扪:按;摸;心:胸口。摸着胸口;自己问自己。指自我反思;醒悟。
依样画葫芦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;也作“依样葫芦”;“比着葫芦画瓢”、“照葫芦画瓢”。
身败名裂 地位丧失;名声败坏。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;遭到彻底失败。
绵里藏针 绵絮里边藏着针。比喻外表温柔;内心尖刻厉害;也比喻柔中有刚。
不在话下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;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;转入别的情节。现多指事物轻微;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;用不着说。
迷离惝恍 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。
引领翘首 引领:伸长脖子;翘首:抬头。伸长脖子,抬着头。非常盼望的样子。
束身受命 束身:约束自身,不放纵。比喻投案。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、听从命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