覆餗之衅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覆:翻;餗:鼎里的食物。鼎足坏了,食物倒出。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。
出处《晋书·蔡谟传》:“上亏圣朝栋隆之举,下增微臣覆餗之衅,惶惧战灼,寄颜无所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fù sù zhī xìn
注音ㄈㄨˋ ㄙㄨˋ ㄓ ㄒ一ㄣˋ
感情覆餗之衅是贬义词。
用法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比喻句。
近义词覆餗之忧、覆餗之患
字义分解
推荐成语
- 束手无策(意思解释)
- 犀牛望月(意思解释)
- 草菅人命(意思解释)
- 直截了当(意思解释)
- 喟然长叹(意思解释)
- 学而时习之(意思解释)
- 风流才子(意思解释)
- 人心归向(意思解释)
- 慌里慌张(意思解释)
- 拉大旗作虎皮(意思解释)
- 姹紫嫣红(意思解释)
- 直捣黄龙(意思解释)
- 败俗伤风(意思解释)
- 光前启后(意思解释)
- 弟子孩儿(意思解释)
- 水中捞月(意思解释)
- 黄耳传书(意思解释)
- 各行各业(意思解释)
- 结缨伏剑(意思解释)
- 皮笑肉不笑(意思解释)
- 一窍不通(意思解释)
- 卑鄙龌龊(意思解释)
- 足衣足食(意思解释)
- 不宁唯是(意思解释)
- 败德辱行(意思解释)
- 唯利是图(意思解释)
- 战不旋踵(意思解释)
- 字斟句酌(意思解释)
- 圆凿方枘(意思解释)
- 华不再扬(意思解释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道骨仙风 | 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。 |
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 | 让:推辞,拒绝。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 |
混世魔王 | 比喻扰乱人世的凶人或骄纵恣肆的人。 |
说东道西 | 没有中心地随意说。 |
清清楚楚 | 清晰明白有条理。 |
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 | 阋:争吵;墙:门屏。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。 |
丑声远播 | 坏名声传播得很远。 |
一塌糊涂 |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。 |
照葫芦画瓢 |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。 |
直捣黄龙 | 直接捣毁敌人的巢穴。捣:捣毁;黄龙:黄龙府;金人腹地。现泛指敌人腹地。 |
花言巧语 |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。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;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。 |
道山学海 | 道、学:学问。学识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学识渊博。 |
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 | 诸葛亮: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。比喻人多智广。 |
错落有致 | 致:别致;有情趣;错落:参差交错;致:情趣。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;但却极有情趣;使人看了有好感。 |
通今达古 | 同“通今博古”。 |
香火姻缘 |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,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“香火因缘”。《北史·陆法和传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,岂规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与主上有香火因缘,且主上应有报至,故救援耳。” |
安闲自得 | 自得:自己感到舒适。安静清闲,感到非常舒适。 |
散带衡门 |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。 |
故态复萌 |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。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。 |
性命攸关 | 攸:所。形容事关重大,非常紧要 |
心小志大 | 办事小心,抱负远大。 |
月儿弯弯照九州,几家欢乐几家愁 | 九州:指全中国。月亮普照全中国,而人间苦乐不同,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,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。 |
赤胆忠心 | 赤:赤诚、真诚;忠:忠诚。形容很忠诚;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。也作“忠心赤胆”。 |
首尾两端 | 两端:拿不定主意。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。 |
搬弄是非 | 搬弄:挑拨;是非:指口舌纷争。把别人的话搬来弄去;有意从中挑拨是非出来。 |
末大必折 | 谓树木枝端粗大,必折其干。喻下属权重,危及上级。 |
出神入化 | 神:神妙;化:指化境;极高超的境界。超出神妙;进入化境。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。 |
随俗雅化 | 随着时俗风尚恰到好处地改变装饰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