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国安邦的成语故事


定国安邦

拼音dìng guó ān bāng

基本解释邦:国家。治理和保卫国家,使国家安定稳固。

出处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三折:“枉了你扬威耀武,尽忠歆节,定国安邦,偏容他鸱鸮弄舌,乌鸦展翅,强配鸾凤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定国安邦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定国安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草偃风从
俯拾即是 唐 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 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。”
大有可为 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:“地方虽一千余里,仙民成俗,大有可为。”
举世混浊 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世混浊而不分兮。”
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 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。”
劳民伤财 《元史 李元礼传》:“而又劳民伤财,以奉土木。”
一文不名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佞幸列传》:“竟不得名一钱,寄死人家。”
时易世变 晋 鲁褒《钱神论》:“当今之急,何用清谈?时易世变,古今异俗。”
命与仇谋 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命与仇谋,取败几时。”
目不斜视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都是目不斜视,俯首而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