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不副言的成语故事


行不副言

拼音xíng bù fù yán

基本解释谓言行不一。

出处金·王若虚《论语辨惑》:“天下之人行不副言者多矣,使夫子随听而遽信之,所失者岂特宰予邪!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行不副言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行不副言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合浦珠还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循吏传 孟尝》:“(合浦)郡不产谷实,而海出珠宝,与交阯比境……尝到官,革易前敝,求民病利。曾未逾岁,去珠复还,百姓皆反其业。”
颠沛流离 宋 张世南《游宦纪闻》第九卷:“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,保有之难也,而共振显之。”
人心归向 《晋书·熊远传》:“人心所归,惟道与义。”
口快心直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云姑娘,你如今长大了,越发心直嘴快了。”
万无一失 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”
汗牛充栋 唐 柳宗元《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》:“其为书,处则充栋宇,出则汗牛马。”
稳操胜券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原君传》:“且虞卿操其两权,事成,操右券以责。”
过而能改 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吾知所过矣,将改之。稽首而曰:‘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’”
度己失期
形影相吊 三国 魏 曹植《上责躬诗表》:“形影相吊,五情愧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