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拔来归的成语故事

拼音zì bá lái guī
基本解释拔:摆脱,离开。自觉离开恶劣环境,归向光明。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。
出处《新唐书 李勣传》:“三年,自拔来归,从秦王伐东都,战有功。”
自拔来归的典故
隋朝末年,李勣投奔到李密部下被封为大将军。他率军攻下黎阳城,队伍迅速扩大到20万人,投降唐高祖李渊门下,被封为黎阳总管,莱国公。窦建德攻陷黎阳,抓走李勣父亲做人质,让他守黎阳。待窦建德走后他就自拔来归投奔李渊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自拔来归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以文乱法 | 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儒以文乱法,侠以武犯禁。” |
轮焉奂焉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美哉轮焉!美哉奂焉!” |
风驰电掣 | 《六韬 龙韬》:“奋威四人,主择材力,论兵革,风驰电掣,不知所由。” |
正身明法 | 《晋书 元帝纪》:“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,正身明法,抑齐豪强,存恤孤独,隐实户口,劝课农桑。” |
照葫芦画瓢 | 宋·魏泰《东轩笔录》第一卷:“太祖笑曰:‘颇闻翰林草制,皆检前人旧本,改换词语,此乃俗所谓‘依样画葫芦’耳,何宣力之有?’” |
绳锯木断 | 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十卷:“一日一钱,千日一千,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。” |
群龙无首 | 《周易 乾》:“用九,见群龙,无首,吉。” |
牛刀小试 | 宋 苏轼《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》诗:“读遍牙签三万轴,欲来小邑试牛刀。” |
共为唇齿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》:“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三江之阻,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,进可兼并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。” |
礼坏乐缺 | 《梁书·徐勉传》:“礼坏乐缺,故国异家殊,实宜以时修定,以为永准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