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发附膺的成语故事


被发附膺

拼音pī fà fù yīng

基本解释被:通“披”,散乱;附膺:拍胸。披散头发捶拍胸脯。形容十分悲愤痛心。

出处唐·杨炎《灵武受命宫颂序》:“臣等若不克所请,与亿兆之众将被发附膺号于天而诉于帝矣!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被发附膺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被发附膺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轮扁斫轮 《庄子·天道》:“桓公读书于堂上,轮扁斫轮于堂下。”
经邦论道 《隋书 李穆传》:“臣日薄桑榆,位高轩冕,经邦论道,自顾缺然。”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乎!’”
自我批评 邓小平《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》:“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,还要有批评的精神。”
零光片羽 黄远庸《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》:“其所对北京内外记者所言,皆不过此三种政策之零光片羽,盖孙先生之乐观主义如此。”
阿世取容 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六篇:“至叔孙通,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,非重其能定朝仪,知典礼也。”
众喣山动 明 李东阳《余肃敏公传》:“役未及兴,而众喣山动。”
前瞻后顾 清·梁章钜《归田琐记·七十致仕》:“死期将至,尚留金紫之班,而必至日暮途远,夜行不休,前瞻后顾,无所栖归,不亦太可怜乎!”
刻骨铭心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
当仁不让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当仁不让于师。”朱熹集注:“当仁,以仁为己任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