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伦不类的成语故事

拼音bù lún bù lèi
基本解释伦:类。既不像这一类;也不像那一类。形容不正派或不规范。也指将互不相关的事物拿来作比拟。
出处明 吴炳《疗妒羹 絮影》:“眼中人不伦不类,阱中人不伶不俐。”
不伦不类的典故
薛蟠从江南带回两大箱东西送给薛姨妈及薛宝钗,宝钗把其中的绫罗绸缎及洋货等分别送给贾府的上上下下。赵姨娘也得一份,为了讨好王夫人就到王夫人那里去夸宝钗贬林黛玉,但话说得不伦不类,被王夫人白眼送回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不伦不类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闻声相思 | 《鬼谷子·内揵》:“君臣上下之事,有远而亲,近而疏,就之不用,去之反求,日进前不御,遥闻声而相思。” |
经邦论道 | 《隋书 李穆传》:“臣日薄桑榆,位高轩冕,经邦论道,自顾缺然。” |
野心勃勃 | 清 陈天华《狮子吼》:“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,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字下。” |
褒善贬恶 | 宋 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21卷:“惟有三四寸竹管子,向口角头褒善贬恶,使善人贵、恶人贱,善人生、恶人死,须是由我始得。” |
炙手可热 | 唐 杜甫《丽人行》:“炙手可热势绝伦,慎莫近前丞相嗔。” |
照葫芦画瓢 | 宋·魏泰《东轩笔录》第一卷:“太祖笑曰:‘颇闻翰林草制,皆检前人旧本,改换词语,此乃俗所谓‘依样画葫芦’耳,何宣力之有?’” |
言而无信 | 《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为言者,信也;言而不信,何以为言?” |
举贤任能 | 《礼记 大传》:“三曰举贤,四曰使能。” |
饮水思源 | 北周 庾信《征调曲》: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” |
下临无地 | 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飞阁流丹,下临无地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