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无一是的成语故事


百无一是

拼音bǎi wú yī shì

基本解释是:对的;正确的。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。

出处宋·袁采《袁氏世范》:“至于百无一是,且朝夕以此相临,极为难处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百无一是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百无一是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以文乱法 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儒以文乱法,侠以武犯禁。”
十万火急 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。”
一轨同风 《晋书 苻坚载记上》:“一轨九州,同风天下。”
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
筋疲力竭 唐 元稹《有酒》诗:“精卫衔芦塞海溢,枯鱼喷沫救池燔。筋疲力竭波更大,鳍焦甲裂身已干。”
动荡不定 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7章:“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,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。”
明争暗斗 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:“于是两方明争暗斗,各不相让,一天利害一天,闹成所谓‘府院之争’。”
一文不名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佞幸列传》:“竟不得名一钱,寄死人家。”
止于至善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
囊萤照雪 《晋书·车胤传》:“车胤恭勤不倦,博学多通,家贫不常得油,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,以夜继日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