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心吊魄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见“惊心动魄”。
出处清·无名氏《惧内供状》:“将登山临水,总是惊心吊魄之场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jīng xīn diào pò
注音ㄐ一ㄥ ㄒ一ㄣ ㄉ一ㄠˋ ㄆㄛˋ
繁体驚心弔魄
感情惊心吊魄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说明事物。
近义词惊心动魄
字义分解
推荐成语
- 寸进尺退(意思解释)
- 明若观火(意思解释)
- 户限为穿(意思解释)
- 晓以大义(意思解释)
- 处实效功(意思解释)
- 不僧不俗(意思解释)
- 拭目以待(意思解释)
- 主忧臣劳(意思解释)
- 如法炮制(意思解释)
- 当机立断(意思解释)
- 旁征博引(意思解释)
- 兵荒马乱(意思解释)
- 学而不厌(意思解释)
- 救经引足(意思解释)
- 倦鸟知还(意思解释)
- 目不斜视(意思解释)
- 作贼心虚(意思解释)
- 鬼鬼祟祟(意思解释)
- 室徒四壁(意思解释)
- 骨肉之亲(意思解释)
- 抱恨黄泉(意思解释)
- 令人作呕(意思解释)
- 春去冬来(意思解释)
- 断织劝学(意思解释)
- 卑鄙龌龊(意思解释)
- 清风劲节(意思解释)
- 臭名昭著(意思解释)
-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(意思解释)
- 断章截句(意思解释)
- 引领翘首(意思解释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浑然一体 | 浑然:完整不可分。融合成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。 |
上下其手 | 比喻暗中勾结;随意玩弄手法;串通作弊。 |
志满意得 | 志向实现,心满意足。 |
当仁不让 |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;不推托;不谦让。当:面对着;仁:原指正义的事;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。 |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 | 焉:哪儿;附:依附。皮都没有了,毛往哪里依附呢?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,就不能存在。 |
炙手可热 | 炙:烤。热得烫手。比喻气焰盛;权势大。 |
胸有成竹 |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。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;有打算或有把握。成:完全的。 |
主忧臣劳 | 忧:忧患。君主有了忧患,臣下就要为他效力。 |
空谷传声 | 谷:山谷。人在山谷中发出音响;立即可以听到回声。比喻很快有所反响。 |
废书而叹 |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。 |
路无拾遗 | 见“路不拾遗”。 |
吴下阿蒙 | 吴下:现江苏长江以南;阿蒙:指吕蒙。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。比喻人学识尚浅。 |
秽德垢行 |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。 |
斗水活鳞 | 语本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‘鲋鱼来!子何为者邪?’对曰:‘我,东海之波臣也。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后因以“斗水活鳞”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。 |
勤学苦练 | 认真学习,刻苦训练。 |
运筹帷幄 | 运筹:筹划;策划。帷幄:军中营帐。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。 |
断章截句 | 不顾上下文义,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,而弯曲原意。断、截:割裂。 |
洗耳恭听 | 洗耳:擦洗耳朵;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;恭:恭敬地。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。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。指专心地听。 |
如火如荼 | 荼:音图。像火一样红;像茅草花一样白。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。 |
暴露无遗 | 暴露:显露;显现;遗:遗漏。全部、彻底地暴露了出来;没有丝毫遗漏。 |
昏聩无能 | 昏:眼睛看不清楚;聩:耳朵听不清楚。眼花耳聋,没有能力。比喻头脑糊涂,没有能力,分不清是非。 |
河山之德 | 《诗·墉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”。陆德明释文:“《韩诗》云:德之美貌”。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渊然而深,皆以状德容之美”。后以《河山之德》形容妇人德容之美。 |
发人深思 | 深:无限,没有穷尽。启发人深入地思考。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,耐人寻味。 |
踉踉跄跄 |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。 |
高步通衢 | 见“高步云衢”。 |
强颜欢笑 | 心里不畅快,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。 |
甘之如饴 | 把它看成像饴糖那样甘甜。比喻甘心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工作或虽处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。 |
神魂颠倒 | 神魂:精神。精神恍惚;颠三倒四;失去常态。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着了迷;以致心神不定;失去常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