靡所底止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谓没有止境。
出处《诗经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转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
例子清·王鸣盛《十七史商榷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·豫治无定寿春为主》:“如此纷更,靡所底止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mí suǒ dǐ zhǐ
注音ㄇ一ˊ ㄙㄨㄛˇ ㄉ一ˇ ㄓˇ
感情靡所底止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字义分解
推荐成语
- 士别三日,刮目相待(意思解释)
- 梦幻泡影(意思解释)
- 物尽其用(意思解释)
- 体恤入微(意思解释)
- 枝对叶比(意思解释)
- 紫陌红尘(意思解释)
- 旧地重游(意思解释)
- 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(意思解释)
- 通都大邑(意思解释)
- 时至运来(意思解释)
- 信以为真(意思解释)
- 妻儿老少(意思解释)
- 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(意思解释)
- 经史百子(意思解释)
- 通俗易懂(意思解释)
- 举止娴雅(意思解释)
- 聪明才智(意思解释)
- 材雄德茂(意思解释)
- 空腹高心(意思解释)
- 故态复萌(意思解释)
- 昏聩无能(意思解释)
- 面如土色(意思解释)
- 天相吉人(意思解释)
- 五花八门(意思解释)
- 辞喻横生(意思解释)
- 天下为一(意思解释)
- 无微不至(意思解释)
- 满天飞(意思解释)
-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(意思解释)
- 有机可乘(意思解释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不动声色 | 动:变动;声:说话的声音;色:脸色。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。形容镇静、沉着。也作“声色不动”、“不露声色”。 |
死脑瓜骨 | 不开通。 |
嘘寒问暖 | 问冷问热;口可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。形容对别人的生活非常关心。嘘:缓缓吹气。 |
着手回春 | 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。也比喻医术高明。 |
将功补过 | 将:拿;补:补偿。用功劳补偿过错。 |
德容言功 | 见“德言容功”。 |
和风细雨 |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。本指自然现象;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。 |
杀鸡取卵 | 杀了鸡取出鸡蛋。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;而损害长远的利益。 |
举善荐贤 | 贤:胡才能,有道德的。保举推荐品德好、有才能的人。 |
苦口之药 | 苦口:口味苦。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。比喻尖锐的批评,听起来觉得不舒服,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。 |
到此为止 | 以这里为界限。 |
一场空 |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。 |
民不畏死 | 畏:惧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气慨。 |
敷衍了事 | 敷衍:将就应付;不认真。了:了结。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。指做事不认真;缺乏责任心。 |
自命不凡 | 自称自己不平常(凡:平凡;平常)。形容自高。 |
满招损,谦受益 | 自满会招致损失,谦虚可以得到益处。 |
国泰民安 | 泰:太平。国家太平;人民生活安定。 |
风急浪高 | 形容风浪很大。 |
三十三天 |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 |
共商国是 | 国是:国事;国家的大政方针。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。 |
便还就孤 | 就撤回到我这里.。 |
羊质虎皮 | 质:本性。羊虽然披上虎皮,还是见到草就喜欢,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,它的本性没有变。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。 |
唇枪舌剑 | 嘴唇像枪;舌头像剑。形容能言善辩;言词犀利;针锋相对。也作“舌剑唇枪。” |
念兹在兹 | 念:思念;记念;兹:此;这个。念念不忘某件事。 |
汗马功劳 | 汗马:战马奔驰出汗。指将士立下战功。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。 |
春寒料峭 | 料峭:形容初春的微寒。形容早春微带寒意;刺入肌骨。也作“料峭轻寒”、“料峭春寒”。 |
离本趣末 | 趣:通“趋”,趋向。丢掉根本,追逐末节 |
似曾相识 | 好象曾经见过。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