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呆口咂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咂:用舌头抵住牙齿发出的声音。目光发呆,口中发出啧啧声。形容吃惊的样子。
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2回:“寨中这些兵卒,多是强盗出身,何曾看见如此礼物,见了个个目呆口咂,连尤俊达与连巨真亦啧啧称羡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mù dāi kǒu zā
注音ㄇㄨˋ ㄉㄞ ㄎㄡˇ ㄗㄚ
繁体目獃口咂
感情目呆口咂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吃惊时。
近义词目瞪口呆、目瞪口哆
字义分解
推荐成语
- 十万火急(意思解释)
- 引鬼上门(意思解释)
- 有约在先(意思解释)
- 损人不利己(意思解释)
- 杜绝言路(意思解释)
- 玩世不恭(意思解释)
- 动荡不定(意思解释)
- 饥肠辘辘(意思解释)
- 促膝谈心(意思解释)
- 不卑不亢(意思解释)
- 扬威耀武(意思解释)
- 正人君子(意思解释)
- 鸡胸龟背(意思解释)
- 欺善怕恶(意思解释)
- 饭囊酒瓮(意思解释)
- 有血有肉(意思解释)
- 茕茕孑立(意思解释)
- 众建贤才(意思解释)
- 文治武功(意思解释)
- 举直错枉(意思解释)
- 风虎云龙(意思解释)
- 风情月意(意思解释)
- 空话连篇(意思解释)
- 心上心下(意思解释)
- 汗马功劳(意思解释)
- 引领翘首(意思解释)
- 败德辱行(意思解释)
- 一刹那(意思解释)
- 半新不旧(意思解释)
- 暴露无遗(意思解释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国中之国 | 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。 |
满天星斗 | 星斗:星的总称。布满天空的星星。比喻事情多而杂乱。后形容文章华美。 |
隔靴搔痒 | 隔着靴子挠痒痒。原为禅宗用语;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;未能悟境触机。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;不中肯;不贴切;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;不解决问题。 |
自怨自艾 | 原指自己悔恨;自己改正。现形容悔恨交加。怨:悔恨;艾:割草;改正。 |
盲人说象 | 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。 |
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 | 施:加,给予。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给别人。 |
八荒之外 |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。形容极其旷远。 |
举善荐贤 | 贤:胡才能,有道德的。保举推荐品德好、有才能的人。 |
亲上成亲 | 谓原是亲戚,又再结姻亲。 |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 | 预:预先,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;立:成就;废:败坏。不论做什么事,事先有准备,就能得到成功,不然就会失败。 |
语重心长 | 重:郑重。恳切话说得诚恳;有分量;心意深长。 |
燕雀安知鸿鹄志 | 鸿鹄:天鹅。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。 |
祖传秘方 | 指祖先遗传下来的秘密配方。 |
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 |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,却情谊深重。 |
珠玉之论 | 形容精辟的言论,卓越的见解。 |
国无宁日 | 宁:安宁。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。 |
共商国是 | 国是:国事;国家的大政方针。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。 |
黄耳传书 | 黄耳:犬名;书:书信。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。后比喻传递家信。 |
叽叽喳喳 | 语音杂乱。 |
生拉硬扯 |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。也形容用力拉扯,勉强别人听从自己。 |
文治武功 | 政绩和战功。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。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。 |
胜友如云 | 胜友:良友。许多良友聚集一处。 |
风虎云龙 | 虎啸生风,龙起生云。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。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,贤臣遇明君。 |
黑天半夜 | 指深更半夜。 |
共为唇齿 | 比喻互相辅助。 |
扪心自问 | 扪:按;摸;心:胸口。摸着胸口;自己问自己。指自我反思;醒悟。 |
立地书橱 | 比喻人读书多,学识文博。 |
古里古怪 | 怪异、奇特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