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历

拼音lì lì
注音ㄌ一ˋ ㄌ一ˋ

繁体歷歷

词语解释

历历[ lì lì ]

⒈  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。

历历可数。
历历在目。

distinctly; clearly;

引证解释

⒈  清晰貌。

《古诗十九首·明月皎夜光》:“玉衡指孟冬,众星何歷歷。”
唐 杜甫 《历历》诗:“歷歷 开元 事,分明在眼前。”
宋 孔平仲 《月夜》诗:“更登高处望,歷歷见湖山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王桂庵》:“景物歷歷,如在目前。”
郭沫若 《洪波曲》第十三章六:“两岸的风物都历历如画。”

⒉  逐一,一一。

唐 韩愈 《送李正字归》诗:“歷歷余所经,悠悠子当返。”
明 高启 《门有车马客行》:“对案未能食,歷歷问桑梓。”
明 谢榛 《四溟诗话》卷三:“善饮者歷歷尝之曰:‘此 南京 酒也,此 苏州 酒也。’”
清 李慈铭 《越缦堂读书记·札记·同治壬戌十月初七日》:“计看此俱已三过,故歷歷翻去,殊不费目力。”

⒊  排列成行。

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十二·陇西行》:“天上何所有,歷歷种白榆。”
《楚辞·刘向<九叹·惜贤>》“登长陵而四望兮,览芷圃之蠡蠡” 汉 王逸 注:“蠡蠡犹歷歷,行列貌也。”
宋 司马光 《静斋》诗:“聊窥碧甃缺,寒草生歷歷。”

⒋  犹历录。参见“歷録”。

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“约之阁阁” 毛 传:“阁阁,犹歷歷。”
马瑞辰 通释:“《传》云:‘阁阁犹歷歷’者,谓束板歷録之貌。”

⒌  零落貌。

清 钱谦益 《东归漫兴》诗:“招魂倘有 巫阳 在,歷歷残棋忍重看。”

⒍  象声词。

唐 曹唐 《赠南岳冯处士》诗:“穿厨歷歷泉声细,绕屋悠悠树影斜。”
元 耶律楚材 《再用张敏之韵》:“悲歌声歷歷,雅调韵洋洋。”
明 高启 《鹤瓢》诗之二:“醉听树头风歷歷,还疑秋傍九皋鸣。”

国语辞典

历历[ lì lì ]

⒈  清楚明白,分明可数。

唐·崔颢〈黄鹤楼〉诗:「晴川历历汉阳树,春草萋萋鹦鹉洲。」
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一四》:「历历述说平生事,无一不记。」

分字解释

※ "历历"的意思解释、历历是什么意思由语伴帮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1.丝竹管弦之声声声入耳,婀娜多姿霓裳历历在目。

2.第一次分手,是她提的,结果她喝得一通烂醉、在寝室哭得那熊样儿依然历历在目。

3.问世间情为何物?向月老发出求助,他却给我找了个恶女怨妇,不堪往事历历在目,让我终于幡然醒悟,其实做个光棍也很酷。光棍节,祝光棍们都有好前途!

4.那张照片还挂在那里,许多往事也仍历历在目。

5.年也门残酷内战的记忆仍然历历在目。

6.苏格兰是一个独特的地方,历史的厚重感随处可见。豪门望族的府第与城堡历历在目,以及穿着传统服装的仪仗队。

7.快乐,悲伤,全都历历在目。

8.的厉呼声,随后便见北冥澈的身体上突然爆射出刺眼的昊然圣辉,将整个房屋照的亮如白昼,他的身体竟也似变成玉石雕像一般,晶莹剔透,血管、经脉毫纤毕现,历历可数。

9.在阳光下,远山就像洗过一样,历历在目,青翠欲滴,看上去好像离眼前近了许多,也陡峭了许多。

10.展望历史,国仇家恨历历在目,回顾过去,敌寇侵华屈辱国民,看过今朝,日寇紧盯钓鱼岛,伸出拳头,向祖国宣誓,捍卫领土,当仁不让,我愿冲锋在前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,中国人雄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