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āng

康德

拼音kāng dé
注音ㄎㄤ ㄉㄜˊ

词语解释

康德[ kāng dé ]

⒈  (1724—1804) 德国哲学家,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理论的创始人。

Kant;

分字解释

※ "康德"的意思解释、康德是什么意思由语伴帮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1.像其它唯心主义者一样,他赞同康德:精神不仅仅是外部世界的被动的吸收器,而是积极筹划外部世界。

2.对孩子的要求,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,就应该给予满足;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,那就不允许他耍赖。一旦拒绝,就不要改变。康德

3.对孩子的要求,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,就应该给予满足;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,那就不允许他耍赖。一旦拒绝,就不要改变。康德

4.在革命战争之后的几年中,尽管有时堡垒还能为童子军或侦查队提供庇护,没有任何军事团再占据提康德罗加堡。

5.孙中山双手接过这只珍贵的金怀表,想着恩师为营救自己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的大恩大德,心情十分激动,他向康德黎夫妇深深地鞠躬致谢。

6.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,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;它顺乎自然的召唤,却永远同善、德行和谐一致。康德

7.康德的判断:“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,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。”此话可以反说,凡已不复善良者,乃对自然美丧失了直接的兴趣。

8.对孩子的要求,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,就应该给予满足;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,那就不允许他耍赖。一旦拒绝,就不要改变。康德

9.康德说:“在这个世界上,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: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,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。”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,让我们仰望和敬畏;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,值得我们一生坚守。

10.康德相信共和政体为和平提供了最好的前景,因为在这样的国家,战争取决于民众的准许,而这并不是唾手可得的。